奋力撬动苎麻千亿级大产业——大竹:力争3至5年建成“世界苎麻之都”
Date:2024-09-28 13:50:26
9月中旬,正值第二季苎麻收获季,在达州市大竹县的田间地头,打麻机器来回穿梭,随后经过打剥苎麻与晾晒,以及工厂脱胶和纺纱后,成为优质服装家纺原料,再从大竹出发,进入国内国际市场。
“力争用3至5年时间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‘世界苎麻之都’。”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大竹苎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,大竹县委书记李文章谈到大竹苎麻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。
因“麻多、麻长、麻优”而出名的大竹,如何将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现实?
该县的方案是处理好“粮”与“麻”关系,实现苎麻种植、工业生产、文旅创新等一二三产“跨界融合”,推进纺织服饰产业技术换新升级,撬动以苎麻为主的千亿级大产业。
田边地角长出致富新“绿洲” 立秋后,苎麻种植户李文琼特别忙,刚割完水稻,就要打麻。她边指挥收割机器,边对记者说:“苎麻种一季可收三季,今年头麻产量200吨,全年可采原麻500多吨。”
在大竹,苎麻种植史超过3000年。赓续祖辈种麻经验,李文琼深知苎麻需水肥不多,田埂、斜坡、荒地等不适合种粮的犄角都能撒种,且打麻同春播秋收时间错开了,不耽搁农时农事。
苎麻适应性强,再生能力强,能固土保水。尤其是近年来,在“田里有稻虾、坡上有椿麻”的循环经济下,大竹发挥苎麻不与粮争地、不同树为敌特性,在房前屋后、田边地角广泛种植苎麻,逐渐“长”出致富增收的“绿洲”。
“收完最后一季麻,就在地里套种土豆,实现麻荒地一年收一季粮目标。”李文琼告诉记者,今年经省农科院专家指导,达州在大竹县川主乡白牛村试点种植了200多亩冬土豆,严格控制麻地里土豆苗的株距、行距,科学提升冬土豆亩产量。
“试点成功后,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。”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支部书记郑凯中说,如此种粮食与苎麻两手抓,两不误。
事实上,目前大竹的苎麻种植面积达13.5万亩,占全国苎麻面积40%以上,苎麻年产量2万吨,年产值4亿元。大竹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苎麻产区,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原麻交易量及价格的“风向标”,具有原麻交易定价的主导权。
“大竹的麻多、麻优,在国内纺织领域,是个不争的事实。”郑凯中介绍,全县有5万多户麻农和50多家囊括苎麻收储、脱胶、纺纱、织布、服装等全产业链企业,以及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站,让大竹更有底气和实力继续坐稳全国苎麻产业“一哥”宝座。
那么,大竹县何以凭借苎麻在高端服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?
一大批心中有抱负、回乡创业的企业家行动起来了。去年,李林倩自建苎麻基地300亩,与农户和合作社合作,投入1亿元采购国内外先进设备700余台套,提高种植源头技术含量,保障了苎麻品质。“基地种植的川苎16号种源可保证单支纤维素达2300支,最高纪录是原麻平均单纤2800支,高于1500支的平均水平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”
另一名企业家余红春则将投资重点放在制造端,将公司在福建的生产团队和设备“移”回家乡,投资1.36亿元建设大竹苎麻产业园。同时,该企业还采用紧密赛络纺电子升降、电子成形系统、阿特拉斯空压机等先进新技术、新设备,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,企业实现了“当年签约,当年基建,当年投产,当年升规”。
“预计今年产值达2亿元,附加产值达5亿元。”余红春向记者透露,公司计划建设一条智能化水平更高,规模年产达3.3万锭的苎麻生产线,目前已开始设备安装调试。
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,品牌知名度,才能保持大竹苎麻的产业优势地位。因此,多家苎麻纺织企业连续攻坚,终于攻克苎麻易皱、手感较硬、缩水率高、染色性能差等缺点,保留苎麻原有的透气性好、吸湿性强、抗菌防臭等优点,也让大竹苎麻制品的性能可与欧洲亚麻产品媲美。
由龙头企业带动创新,并与政府和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合作,联合攻关苎麻机械打剥、生物脱胶、高端功能性面料研发等制约发展的难题。同时,大竹还出台扶持政策,培育壮大亚缇纺织、荣煜垣纺织、晶宇纺织、金丰麻业等龙头,力争苎麻脱胶产能达1.8万吨、纺纱规模10万余锭,成为全国重要的苎麻加工企业集聚地。
不止于此,大竹苎麻文创中心用声光电技术拍摄的高清VR项目同样吸睛无数,大竹县川主乡正打造除苎麻种植外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。在大竹,与苎麻相关的历史、工艺、传承等文旅融合项目正以另一种形象,俘获无数人的目光。
深挖苎麻乡愁因子,依托苎麻文化底蕴,大竹各地不断开发沉浸式苎麻文化体验新场景,推进苎麻产业与农业、旅游业、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,让苎麻主题文创产品在文旅市场上大放异彩。
郑凯中介绍,据估算,国内苎麻纺织制品市场已达千亿级,国际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。如何才能接住如此“泼天富贵”,促进大竹的县域经济腾飞?
政策助推,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关键一步。
编制苎麻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苎麻突破性高质量发展“八条措施”……近年来,大竹推出多项支持苎麻产业发展利好政策,助力苎麻相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包括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,用于苎麻产业发展,鼓励苎麻产业与科技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。
未来,大竹还将借助便捷的交通以及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时尚衣着“新风尚”,重点建设苎麻新型脱胶生产基地、纯苎麻纱线及混纺纱线、苎麻织布、苎麻印染、苎麻服装生产、苎麻家纺生产、苎麻交易中心和中国苎麻文旅产品示范体验馆、中国苎麻质量检验中心、棉麻风情街、夏布画研究院等项目,构建完整的苎麻产业链。
(摘自四川经济日报/2024年/9月/19日/第001版)
“力争用3至5年时间,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‘世界苎麻之都’。”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大竹苎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,大竹县委书记李文章谈到大竹苎麻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。
因“麻多、麻长、麻优”而出名的大竹,如何将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现实?
该县的方案是处理好“粮”与“麻”关系,实现苎麻种植、工业生产、文旅创新等一二三产“跨界融合”,推进纺织服饰产业技术换新升级,撬动以苎麻为主的千亿级大产业。

田边地角长出致富新“绿洲”
在大竹,苎麻种植史超过3000年。赓续祖辈种麻经验,李文琼深知苎麻需水肥不多,田埂、斜坡、荒地等不适合种粮的犄角都能撒种,且打麻同春播秋收时间错开了,不耽搁农时农事。
苎麻适应性强,再生能力强,能固土保水。尤其是近年来,在“田里有稻虾、坡上有椿麻”的循环经济下,大竹发挥苎麻不与粮争地、不同树为敌特性,在房前屋后、田边地角广泛种植苎麻,逐渐“长”出致富增收的“绿洲”。
“收完最后一季麻,就在地里套种土豆,实现麻荒地一年收一季粮目标。”李文琼告诉记者,今年经省农科院专家指导,达州在大竹县川主乡白牛村试点种植了200多亩冬土豆,严格控制麻地里土豆苗的株距、行距,科学提升冬土豆亩产量。
“试点成功后,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。”大竹县苎麻产业发展中心支部书记郑凯中说,如此种粮食与苎麻两手抓,两不误。
事实上,目前大竹的苎麻种植面积达13.5万亩,占全国苎麻面积40%以上,苎麻年产量2万吨,年产值4亿元。大竹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苎麻产区,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原麻交易量及价格的“风向标”,具有原麻交易定价的主导权。
“大竹的麻多、麻优,在国内纺织领域,是个不争的事实。”郑凯中介绍,全县有5万多户麻农和50多家囊括苎麻收储、脱胶、纺纱、织布、服装等全产业链企业,以及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站,让大竹更有底气和实力继续坐稳全国苎麻产业“一哥”宝座。
创新技术引领苎麻产业升级
“老百姓靠种麻、卖麻发家致富,苎麻是大竹人的‘软黄金’啊!”作为大竹苎麻纺织业龙头——亚缇纺织联合创始人李林倩认为,如今苎麻纤维不仅在高端服装市场站稳了脚跟,还在医疗等领域展露头角。那么,大竹县何以凭借苎麻在高端服装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?
一大批心中有抱负、回乡创业的企业家行动起来了。去年,李林倩自建苎麻基地300亩,与农户和合作社合作,投入1亿元采购国内外先进设备700余台套,提高种植源头技术含量,保障了苎麻品质。“基地种植的川苎16号种源可保证单支纤维素达2300支,最高纪录是原麻平均单纤2800支,高于1500支的平均水平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”
另一名企业家余红春则将投资重点放在制造端,将公司在福建的生产团队和设备“移”回家乡,投资1.36亿元建设大竹苎麻产业园。同时,该企业还采用紧密赛络纺电子升降、电子成形系统、阿特拉斯空压机等先进新技术、新设备,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,企业实现了“当年签约,当年基建,当年投产,当年升规”。
“预计今年产值达2亿元,附加产值达5亿元。”余红春向记者透露,公司计划建设一条智能化水平更高,规模年产达3.3万锭的苎麻生产线,目前已开始设备安装调试。
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,品牌知名度,才能保持大竹苎麻的产业优势地位。因此,多家苎麻纺织企业连续攻坚,终于攻克苎麻易皱、手感较硬、缩水率高、染色性能差等缺点,保留苎麻原有的透气性好、吸湿性强、抗菌防臭等优点,也让大竹苎麻制品的性能可与欧洲亚麻产品媲美。
由龙头企业带动创新,并与政府和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合作,联合攻关苎麻机械打剥、生物脱胶、高端功能性面料研发等制约发展的难题。同时,大竹还出台扶持政策,培育壮大亚缇纺织、荣煜垣纺织、晶宇纺织、金丰麻业等龙头,力争苎麻脱胶产能达1.8万吨、纺纱规模10万余锭,成为全国重要的苎麻加工企业集聚地。
“三产融合”撬动千亿产值大市场
前不久,一件由以大竹苎麻秸秆、麻叶、麻根等为原材料的多功能苎麻夹克在英国的绿色环保奖大赛上夺奖。9月初,一场主题为“苎麻原乡·织造未来”的晚会上,以苎麻为原料的民族服饰秀燃动大竹,吸引了百余家企业参与。不止于此,大竹苎麻文创中心用声光电技术拍摄的高清VR项目同样吸睛无数,大竹县川主乡正打造除苎麻种植外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。在大竹,与苎麻相关的历史、工艺、传承等文旅融合项目正以另一种形象,俘获无数人的目光。
深挖苎麻乡愁因子,依托苎麻文化底蕴,大竹各地不断开发沉浸式苎麻文化体验新场景,推进苎麻产业与农业、旅游业、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,让苎麻主题文创产品在文旅市场上大放异彩。
郑凯中介绍,据估算,国内苎麻纺织制品市场已达千亿级,国际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。如何才能接住如此“泼天富贵”,促进大竹的县域经济腾飞?
政策助推,是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经济腾飞的关键一步。
编制苎麻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,出台苎麻突破性高质量发展“八条措施”……近年来,大竹推出多项支持苎麻产业发展利好政策,助力苎麻相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包括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,用于苎麻产业发展,鼓励苎麻产业与科技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。
未来,大竹还将借助便捷的交通以及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时尚衣着“新风尚”,重点建设苎麻新型脱胶生产基地、纯苎麻纱线及混纺纱线、苎麻织布、苎麻印染、苎麻服装生产、苎麻家纺生产、苎麻交易中心和中国苎麻文旅产品示范体验馆、中国苎麻质量检验中心、棉麻风情街、夏布画研究院等项目,构建完整的苎麻产业链。
(摘自四川经济日报/2024年/9月/19日/第001版)